技術與應用
生產低含菌奶粉,將已巴氏殺菌的具有約9%干質量的脫脂乳蒸發(fā)至約40%的濃度。然而,濃縮物仍含有大量耐熱細菌和孢子,其特別源自飼喂給牛的玉米青貯飼料并且由于牛舍衛(wèi)生不足而終歸于原料乳中。出于該原因,必需在噴霧之前對濃縮物進行高熱處理,由此大量毀壞細菌和孢子,產生不含菌的高品質產品。高熱處理不僅僅影響細菌和孢子;有價值的乳清蛋白也完全變性或很大部分變性,這不利地改變產品的功能和營養(yǎng)生理學。乳清蛋白屬于白蛋白和球蛋白;從營養(yǎng)-生理學角度,乳清蛋白是高價值的乳成分,其特別用來構造肌肉,例如在蛋白質補充中。未經處理的脫脂乳顯示作為乳清蛋白質含量參數的所謂的乳清蛋白氮指數(WPNI)高于6,特別是6.1,而在常規(guī)超高熱處理期間該值降至低于1,這是極度不希望的。
其備擇手段可能是在較低溫度例如在70°C而不是高于100°C進行熱處理。實際上,這樣獲得的產品顯示高于5的WPNI ;然而,細菌污染太高使得獲得的產品至少是難以市場化。
為了提供奶粉,亦即脫脂奶粉和全脂奶粉,其不含細菌或低含菌(迄今僅在高熱處理之后獲得),并且顯示用低熱方法獲生產具有高乳清蛋白氮指數(WPNI)的低含菌奶粉的方法步驟如下:
1、以本身已知的方法自原料乳除去固體,隨后分離奶油,
2、對這樣獲得的脫脂乳進行微濾,
3、將這樣獲得的滲透物巴氏殺菌,
4、將這樣獲得的經巴氏殺菌的滲透物濃縮至30至50%重量的干物質,棄去滲余物,
5、較低溫度的熱處理
6、將熱處理的產品處理為干燥粉末。
從奶分離細菌能夠通過微濾定量實現,從而不再需要隨后的超高熱處理。原則上,巴氏殺菌法可以在過濾之前進行;然而,考慮到可能的完全除菌,明顯優(yōu)選的是下游巴氏殺菌法。然而,本發(fā)明明確地包括該備擇手段。在進行溫熱過濾的情況下,推薦設計過程使得運行一個微濾站而清潔另一個。為了加熱乳濃縮物至能夠噴霧的溫度,70°C范圍內的溫度是足夠的-其中乳清蛋白并未變性。技術上,進行該過程非常簡單,并且其供給所希望的具有高WPNI的低含菌產品。
微濾
微濾是一種去除物質的工藝。在微濾與超濾之間的關鍵差異是不同的孔徑尺寸和不同的膜結構以及所牽涉的材料和濾器材料。通過具有小于0.1 um的孔徑尺寸的膜的過濾通常稱為超濾,而用大等于0.1um的孔徑尺寸的過濾通常稱為微濾。在兩種情況中,涉及完全物理的也即機械式的膜分離方法,其應用機械尺寸排阻原則:流體中大于膜孔的全部顆粒都被膜攔下。兩種分離方法中的驅動力是在濾器區(qū)域入口與出口之間的壓力差,
熱處理和干燥
在微濾期間獲得細菌和孢子已自其完全或至少大部分除去的滲透物,對其進一步處理,棄去含有細菌乳泥的滲余物。隨后,在優(yōu)選72至75 °C的溫度對滲透物進行熱處理,以將產品加熱用于隨后的干燥,干燥后獲得奶粉。
互動平臺
掃一掃
關注福美科技